卢瑟经济学
此书讲什么
马克思《资本论》讲的三件事:
- 原始积累靠暴力
- 贫富差距会扩大
- 最终自毁
经济与政治
经济学是有阶级属性的。
哪个阶级现在说了算,哪个阶级的经济学就流行。
反之亦然,可以通过观察哪个学说流行来倒推谁说了算。
- 地主: 重农主义
- 商人: 重商主义
- 新兴资产阶级: 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
- 工人阶级: 劳动价值论
- 资产阶级卷土重来: 边际效用价值论
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理论,这就如同不同的宗教信仰对善行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统治阶级的经济学,是为统治阶级寻找合法性的。被统治阶级的经济学,自然是为被统治阶级申诉的,顺便控诉对方。
市场是不是真的有效,到底什么创造价值,其实就看谁来解释。
按照卢瑟经济学,土地没有价值。土地的所有制,使土地所有者有权向在土地上生活工作的人要求贡赋。土地所有权越垄断,要求的地租就越高。土地垄断程度高的地方,绝对地租就高。所以房子的昂贵并不是土地的价值昂贵,而是土地的所有权高度垄断,导致地租昂贵。
危机的表征与对其的解释
- 妈妈,天这么冷,我们家为什么不生火呢?
- 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去买煤。
- 小孩继续问:“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 他妈妈说:“因为你爸爸的煤矿倒闭了。〞
- 小孩接着问:“妈妈,爸爸的煤矿为什么会倒闭呢?”
- 他妈妈说:“因为没有人买你爸爸的煤矿的煤,煤卖不出去,所以煤矿倒闭了。”
与封建时期的危机不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危机的特点:
- 不是产品不足而是产品过剩
- 不是劳动力被透支而是劳动力被闲置
- 不是没稂食吃,而是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破产,然后大家下岗,没钱买粮食吃
- 产能有的是,就是没销路;粮食有的是,就是没钱买;劳动力有的是,就是没活干
- 这种危机有很强的周期性,按时袭击经济
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所有的人,都为别人生产商品,所有的人都消费别人生产的商品。
工人一旦失业就很难找到原有工资待遇水平类似的工作。因为全社会的资本家几乎在一夜之间觉得他们的劳动不值钱了。到处都是堆积的商品,老板做什么也不赚钱,索性停产,老板不生产,工人的劳动也就不值钱了,对老板就没有用了。
稳拿经济学假设工人工资水平下降,老板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问题是,老板的需求与产品的销售有关,当销售情况不改善的时候,工人工资再便宜,老板也没有兴趣多雇人。
社会金字塔的平级之间是可以自动调节的,但是上下级之间却不能自由调节。当社会需要的产品与资本家提供的产品不对称的时候,资本家能自行改变产品结构。当社会需要的劳动力与工人能提供的劳动力不对称的时候,工人能自动改行。但是当塔的上级不愿意投资和消费的时候,塔的下级却没有能力去代替上级投资或消费。这才是真正的困难。
凯恩斯
1936年,凯恩斯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是产品做得出就卖得掉,有很大一部分产品注定无法消费,如此必然导致资本家压缩生产,工人失业。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多余的产品需要政府帮助消费掉,甚至是浪费掉。无法消费的产品的量随着贫富差距的增大而增大,换句话说,贫富差距越大的经济体,失业问题越严重。
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当投资的利润还不如利率的时候,资本家就都不投资,持币观望,转而存银行吃利息。如果这个时候利率高,那么投资就非常少了。
其实还是消费需求不足。因为投资需求归根到底完全仰仗消费品的销售情况。
觊恩斯主义是用通胀换就业:后遗症就是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
在弗里德曼看来,政府
- 第一要务是国防
- 第二要务是保证契约的实施
- 而财富分配则属于是一个人认为有益,另一个人认为是有害的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弗里德曼的要求的话,就会发现三件事说起来冠冕堂皇:
- 第一是不要外来势力干涉稳拿
- 第二是要求法律是保证契约的执行,不要插手稳拿利用契约合法地抢劫卢瑟
- 第三是不要试图触碰,甚至返还抢来的赃物
对弱者来说,与强者费厄泼赖就是最大的不公平。自愿和双方获利,只有在双方经济地位接近的时候才能存在。
关税保护了幼年时期的美国资本,避免被英国资本吞噬,避免成为英国的经济殖民地
弗里德曼和凯恩斯的理论冲突,与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冲突异曲同工。都是两个集团在争夺经济主导权。
财产具有自我汇集的效应,古往今来小农经济就没有长期稳定存在过。小农如果不能进化为大地主,那么迟早会被地主吞并。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的核心不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是资本主义分配制度。
自由市场加私有产权,只要一代人就能在社会上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能力的竞争最多在一代人之同发挥作用,一代人之后资产确立统治地位。
其实,对大资本家来讲,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未必是坏事。经济危机可以促进资本汇聚到强者也就是大资本家手中。
认识经济危机并不复杂,解决经济危机(至少从理论上)也不复杂,复杂的是后面纠葛的利益。经济危机袭扰人类将近 200 年了,解决的办法,无论是书面还是实战的都不少:
- 希特勒的解决方式是寻求生存空间。从经济殖民地获得廉价的原材料,过剩的产品向经济殖民地倾销。
- 凯恩斯的解决方式,是政府印钱,由政府创造需求。多余的产能浪费掉,资本家不是没钱不生产,不雇用工人吗?用印钞机给他们钱就是了。政府有印钞机还愁没钱支付?后果是通货膨胀或者资产泡沫。
- 罗斯福的解决方案,是给工人更大的权利,支持他们与资本家斗争。增加财产税让稳拿出血,通过转移支付,给卢瑟更多的福利。
这么多方法,多数效果都不好。这是因为稳拿处于塔尖的地位,直接调节总量而不触动分配模式的解决方案,不过是给稳拿更多的发财的机会,导致更严重的分配不公。如果触动分配模式,又难免遭到稳拿的强大阻碍,很可能半途而废。
资产的属性
对产来说,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哪种方式来钱最容易,或者说风险更小,效率更高。产是否发展生产,并不确定,是否会改善多数人的生活则更不确定。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产权明晰加自由市场经济一定会发展生产力,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
对苏联这样的前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完全市场化和产权私有化(或者说产权明晰化)的结果,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私人产权迅速膨胀,出现一批人造寡头,其余的多数人则沦为这些寡头的奴隶。
稳拿经济学追求帕累托最优,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紧缺资源获得最大价值。稳拿经济学认为,自由的市场,最终会达到帕累托最优: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在市场中,社会的各类人群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自由市场会导致帕累托最优,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种帕累托最优,却不是多数人之福—既不是卢瑟之福,也不是稳拿之福。自由的市场最终会造成财产的高度集中,拥有这些产的稳拿对社会总产品有极大的分配权。数量众多的卢瑟,却只有极其有限的分配权。所以,每次天下大乱以前,社会都处于或接近帕暴托最优的状态:不伤害地主的利益,农民就无法改着自己的生活,就要死于饥寒交迫,这时农民就不再尊重市场交易规则,采用暴力推翻产的权威。
亚当斯密 & 科斯
亚当.斯密提出,个人满足私欲的活动将促进社会福利,只要自由放任,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最终就将实现全社会的富足。科斯提出只要产权明晰,把一切交给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然后就能建立安宁祥和的社会,一切都会万事大吉。
在斯密的时代,正是大饼迅猛变大的时代。那时资本主义刚刚登场不久,每一个资本家的资本量都很小,社会中还有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竟争时期,正在经历第一次产业革命,从手工作坊向大工厂过渡,劳动者还有当小老板或者当雇用工人的選擇。那时对产来说最有效率的自我增值的手段是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相对封建残余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所以这样说并不为过。经过200多年以后,到今天还这样说,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胡说了。
稳拿经济学提出只要交易就能改善全社会的福利。卢瑟经济学认为改善福利的过程复杂得多。价值来自生产劳动,市场并不创造价值。个人也许可以通过炒房子炒地皮获得极大的收益,但是社会总体生活不会改善,因为总消费品的量,无论是产量,还是销售量都并没增加。
可能存在大饼整体萎缩,大家吃得越来越少,某些个体却吃得越来越多的情况。
资本论想说明的事情之一: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家的资产越多,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差距不断拉大,最终成为资本的奴隶:死劳动(工人以前创造的剩余价值)牢牢抓住活劳动(工人)。
产是什么:产是用于获得剩余价值依据的物化的媒介。人类社会总产品是块大饼,产是稳拿用来切大饼的刀。
土地价格的攀升,不是土地自己产生价值,而是土地上产业资本不断壮大,地主要求其支付的贡税越来越多。如果土地上的产业萧条,土地价格必然暴跌。
依靠土地获得剩余价值,是对资本主义的阻力而不是动力。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产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太薄,他们很难有足够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此外,土地垄断会造成土地利润高于社会平均利润,资本家的剩余资本必然会选择投机土地,而不是投资于原料或设备进行扩大再生产。引申一步,如果土地成为资本的主体,那么社会必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历史上,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的地区很难诞生资本主义。
分配
绝大多数的交易,不过是从甲账户转移到乙账户。如果我们把金融机构看为一个整体的话,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货币都在金融机构的手里。
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者恒强,这不仅仅表现在获得利润的时候强者有权先享用大饼,也表现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强者付出的代价更少。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国家有阶级性,国家由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阶级控制。国家有暴力性,而且是最终的暴力。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由于暴力是唯一能对抗资本的要素,而代表国家行使暴力的官僚并不总是靠得住的。对资本来说,暴力的忠诚度是值得怀疑的。所以,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以后,一直试图把国家的作用局限在最小的范围。对内保证社会治安,对外抵御外敌人侵,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任务。至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扶助弱小,是资本家最忌讳的事情。
如果所有的劳动者都去大学深造,最终的结果将是大学深造对提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作用目益下降。
产销过程
消费与生产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消费,就不会有生产。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社会开采矿石,制造机器,最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开采更多的矿石和制造更多的机器。生产的各种产品最终都会被消费。
希望每当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时候,就能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导致投资高潮,进而消化掉多余产能,這是不现实的事情。
资本家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货币。如果社会1000万资本的平均利润率是10%,那么资本家如果投入1000万购买新设备、雇用新工人,那么他必然要求 100 万的利润。换句话说,原先社会存在1000 万的需求不足的缺口,在资本家投资以后,1000万的缺口消失了。但是,在1000万的投资实现产能以后,就将出现1100 万的需求缺口。所以,长期靠资本家投资替代工人需求是不现实的。
消费不足,并不见得是产业资本剥削得太严重,而是整个稳拿集团剥削得太严重。工人贡獻的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土地,金融和暴力之间分配。
如果大批企业贷款偿还能力都发生了回题,那么银行会发现自己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最大的实业资本家,大批的货币资本收不回來,变成抵押物。更糟糕的是,这些抵押物没有人要,而且在不断贬值。
自从资本主义诞生起,尽管绝对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但是相对消费不足一直没有克服。
垄断
每次经济危机都会成为大资本屠杀小资本的过程。年次危机结束后所有的幸存者都有机会廉价获得遇难者的一切生产资源,包括原料、生产设备、熟练工,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市场。
自然界的进化,物种由多样归于多样,面人类社会资本的进化,最终归于“一”。这个过程是单向、清晰、不可逆的。
如果把社会总生产看成一个庞大的网络,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在极少数企业的控制之下,这些企业就是真正的帝王资本。他们控制交叉的行业,影响、操纵整体经济。在他们之下,则是一些诸候。他们垄断本行业,影响、操纵某一种或几种商品。在这些诸侯之下,则是一些中、小资本,他们为上面帝王和诸候资本服务,是“臣民资本”。再向下,则是一些零散的资本,他们数量很多,充满帝王和诸候触角不愿触及的“鸡肋”行业,彼此之间激烈竟争。至于劳动力,则处于完全不入流的状态。
垄断帝国则是在“暴力归公”的基础上,完全依靠财产的力量,在市场交易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暴力的“归公”、是归资产阶级的“公”,而不是全民的“公”,这里的暴力,是资产阶级的暴力,这种暴力不在资产阶级内部使用,却不吝于镇压无产阶级。
暴力和资本走到一起,有两种方式:资本领导暴力;暴力领导资本。两种方式的起源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历史进程有关。不论哪种方式,最终殊途同归:最终都將建立资本与暴力结合的密严阶级专政,这个专政將处于官僚统治集团的统治之下,如果我们认为垄断大企业的管理层也是一种准官僚集团的话。
统治阶级争夺被统治阶级的时候,彼此是仇敌。一旦一方彻底认输,统治阶级内部的阶级感情又重新油然而生。
并不是衣食足不足的问题,而是达到一个社会阶层之后,对普通劳动者紧缺的生活必需品,对某个阶层中人已经不再是紧缺的,而是极大丰富的。对普通人来说很珍贵的东西,对这个层次上的人来说,已经不值得为此发生冲突了。为这些基本生活必需品发生冲突,对这个层面的人来说,是丢脸的事情。这个层次的稳拿,在彼此谦逊礼貌的气氛中,瓜分着社会总产品的大饼。底层之间争斗的越激烈,顶层吃到的大饼份额越多。
如果要维护人类社会系统的长期存在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为领导阶层引入新鲜血液,避免小范围通婚造成的种群退化;第二,破解财富的单向流动过程,避免财富过度集中导致社会内部压力持续上升。
由于强者恒强,任何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不论是官僚主动或者资本家主动,地主主导或者奴隶主主导,如果不干涉的话,都是通往奴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