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十四载

2007年,我在读大二。

当时经常会去学校食堂对面的报刊亭买杂志,一本,是《大众软件》,另一本,是《程序员》。

印象中当时《程序员》上的多数文章充满了我没听过的各种缩写与稀奇古怪的名词,文风是老成持重,我看不懂,但很是佩服。

而这当中偶尔会夹杂着几篇文风犀利,睥睨天下的文章,加上作者头像很是非主流,我虽也看不懂,但印象深刻。
这些犀利文章的作者,便经常冠有TW的头衔。

2012年,我在一家小软件公司上了两年的班。
当时我们每半年发布一个版本,每到要发布前夕,程序员便都停止写代码,去做回归测试。

经常会发现半年前发布时还是ok的功能,在这六个月里被改错了,得修。
我隐隐觉得这不对劲,再六个月之后还是会出现类似的状况,老是靠大家停工去做回归测试不是个办法,我们总是会“狗熊掰棒子,掰一根丢一根”。

恰在此时,邮箱收到了来自TW的面试邀请。
到了这会,我其实已经记不清楚大学时看的《程序员》杂志上有什么内容了,不过TW这个名字还是有些印象。
再去一查,这家公司还出过不少书,推崇做自动化测试,注重软件质量,而这些正是我当时所在的小公司所缺乏的。

于是便接受了面试邀请,做了Mars Rover的题目,去参加了办公室面试。
面试时还见到了《软件设计精要与模式》的作者。
之后便加入TW成为了一名21世纪的程序员。

从第一次看到《程序员》杂志上的文章到眼下的2021年,有14年了。
14年挺长的,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也才12年。

时间跨度长,变化也就多,不过当时持有的很朴素的观念不太容易变:
软件至少要做对,一旦做对了之后,要避免“狗熊掰棒子,掰一根丢一根”。

就好像一个木匠师傅,用了锛凿斧锯,费力做成了板凳,肯定是不希望这个凳子给人坐了两天之后就开始“嘎吱吱”。

码匠师傅,亦当如是。